简介: @建筑专题V王曦 :如果我们承认建筑的最高形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到达,那么建筑就将更加接近纯艺术,因为纯艺术是表现那种不可视的事物,即通过造型,具象或者抽象,给人一种暗示。建筑中这种暗示,而不是说教, ... @建筑专题V王曦:如果我们承认建筑的最高形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到达,那么建筑就将更加接近纯艺术,因为纯艺术是表现那种不可视的事物,即通过造型,具象或者抽象,给人一种暗示。建筑中这种暗示,而不是说教,所呈现的神秘性,正是其与伟大的艺术品所具有的同一特征。那么,究竟有多少建筑师能够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又该如何才能做出崇高的建筑? @建筑专题V王曦:在世界各地的城市中走一走,你都会发现,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们越来越重视住宅建筑的设计,往往一个住宅项目的设计中大师云集,住宅档次也越来越高。不过,城市里一个个明星楼盘高贵的围墙外面,却不乏肮脏、拥挤、嘈杂的低收入者聚居的社区。两相毗邻,令人震动。对于这种发人深省的现象,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设计师和普通市民都应该从不同角度去关注。 @致命莽:近年来,房地产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有过热的趋势,住宅建筑也越来越豪华,斥巨资建成的大型生态园林、几十万元一棵的名贵树木……相比之下,贫富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相对于新的富裕阶层,新的城市低收入阶层也在形成。他们是城市里最一般的小职员、工人、服务业员工、小商贩、打工者,他们处于收入底层,虽然是一个庞大的人群,生活的境况却往往被忽视。这里说的低收入人群在各个城市的收入界定不同。 @缝缝补补:虽然各个城市的情况和政策有所区别,低收入者的居住状况却大都令人担忧。这些年商品房空置率一直不低,但价格可观,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还是望楼兴叹。在经济压力下,他们聚居在廉价、低档的社区里,这些社区陈旧不堪,居住条件落后,治安混乱,严重缺乏社区配套和活动空间。居住者往往只是把这里当成临时的栖身之所,同时又会因为安全、噪声、配套等原因频频搬家,感觉在城市里飘荡不定,更缺乏对生活社区的认同。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沿海某些发展较快的区域,大量人口涌入新兴城市,政府一时难以解决这些人的居住问题,使得许多在城市化过程中被城市版图覆盖的原有村镇,因为地段交通方便、租金低廉,成了低收入者聚居区。 @诗中有:如果对比欧美国家的情况,你会发现许多国家都有相似的问题。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促使他们纷纷采取措施改善低收入者的居住状况。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却是不容忽视的。那么,究竟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城市有多重要?事实上,中国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低收入阶层。这一庞大人群能否在城市中找到健康、安全的居所,抚养教育他们的子女,与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同样自尊、体面地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城市的健康发展,关系到这一阶层人群对社会的认同,对自身未来所持的态度。如果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未来更多的新移民不能得到妥善的安置,那么,像许多欧美国家所经历的一样,多年之后,那些环境不断恶化的低收入社区将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到那时再补救会面临更大的困难。目前,一些欧美国家在其后的城市复兴计划中很大的一个负担就是改善低收入社区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 @自然传奇:在中国,这个问题刚刚凸现,政府也在关注低收入者的居住需求和品质问题。要想有效地改善现状,最直接的莫过于借鉴成熟的经验。经过多年的实践,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执行机制,既有一系列多样化的住宅政策,也有一批非营利机构形成网络覆盖许多城市,只有这样才能为低收入者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